(原标题:5人管3万头道正网配资,数字设备成“养猪好帮手”丨粤来粤好百千万)
“在中国能养好猪,在全世界都能养好猪。”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,广东湛江、海南区总裁杨军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,中国养猪的难度系数是最高的,要面对疫病防控压力突出、土地与环保约束趋紧、饲料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等多重挑战。
不过在技术加持下,这些难题正在被一一破解。“现在5人就能养3万头猪,消费者扫码便可知猪肉的‘前世今生’。”杨军介绍,正大集团建立的猪场以5G网络为中枢,融合物联网、AI与区块链技术,能智能生成猪群PSY(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)、空怀数等关键报表,动态调整养殖方案。围绕全产业链,集团已经建立了覆盖“饲料-养殖-屠宰-消费”的数字化体系。
当养殖业正从粗放型向智能化升级,“人养设备,设备养猪”成为现代养猪的精准概括。根据《广东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(修订)》,全省需保持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90万头左右,规模猪场(户)数量不低于5000户,生猪自给率维持在70%以上,以推动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,增强猪肉供应的安全保障能力。在此背景下,数字猪场为广东及全国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。
猪只住在豪华智能别墅,是怎样一种体验?在湛江的正大数字猪场,栏舍里安装有完备的智能化系统,可实现自动过滤空气、高压冲洗、除臭等,使温度、湿度维持在猪只舒适区间,环境信息、用水、用电可在手机移动端随时显示,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便会自动报警。此外,每只猪都有专属身份证,孕期的母猪还会在产房享受轻音乐助产,保温灯24小时为新生小猪加温。
“哪只猪心情不好吃得少了,我们都能及时发现并对症下药。”杨军介绍,猪只的个性化管理,关键在于耳标技术。该耳标实为植入猪耳部位的芯片,可持续采集猪只的体温、运动量等数据,并自动上传至云端,再通过AI算法进行分析研判,从而实现对每头猪健康状况和生长阶段的动态评估。
这枚耳标也是种猪吃饭的“通行证”。种猪栏舍内配备电子饲喂站系统,精确设置种猪采食量。每一头种猪,在进食前要先识别电子耳牌“过闸口”,符合要求才可以进食,既节约饲料,又能保证种猪处于良好状态。
这样的数字化管理带来了显著的降本增效。杨军表示,该系统每年能为产业园节约3000万元的饲料与人力成本,节约5%的水电能耗,约300万元。
杨军还提到,这套数字化系统在疫病防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通过对猪只体温、采食等数据的实时监测,系统能够及时预警异常状况,便于迅速隔离和处理,从而有效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物安全屏障道正网配资,目前该技术应用已十分成熟。
不仅如此,正大集团还运用区块链技术,建立了全产业链的信息系统和溯源平台建设,这意味着消费者餐桌上出现的每一块猪肉,都将有迹可循。
据介绍,在质量保障、猪肉溯源系统方面,正大已实现“一猪一码”;生猪进入屠宰线后,正大屠宰系统自动匹配每头猪的生产流水号和屠宰批次号,以批次进行追溯管理。最终体现在猪肉制品包装上的主要信息有屠宰日期、批次号、流水线号等内容,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对各环节信息进行追溯。
据悉,正大在湖北襄阳、河南洛阳、江苏徐州已建成投产100万头生猪种养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。在甘肃建立的正大种猪育种基地被评为国家级“核心育种场”,名列“全国畜牧行业优秀种猪五强企业”榜首,公猪站被评为“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猪站”。
据了解,中国人一年要吃掉7亿头猪,猪肉是国民饮食结构非常重要的一环。一头优秀的商品猪应该兼具吃得少、长得快、瘦肉多的优点。
但全球来看,这样的品种极少。我国每年出栏的7亿头生猪中,也有90%来自国外,育种是生猪种业面临的“卡脖子”困境。杨军表示,面对这一难题,集团与生猪养殖技术积淀深厚的丹麦、法国等国家展开合作,通过基因层面的精准优化,猪种品质得到显著提升,打破了传统饲养中疫病防治难、养殖条件差的固有瓶颈。
以集团开发的“菠萝猪”为例,这一新品种的诞生源于对本地资源的循环利用。即依托徐闻县作为“中国菠萝之乡”的产业优势,将菠萝加工后的大量菠萝渣,通过生物发酵技术转化为营养饲料。用这种特色饲料喂养生猪,其产生的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又可制成有机肥入地。由此,一个“种养结合、资源循环”的生态养殖模式便完整建立。
观察生猪栏舍可发现,地板采用漏缝设计,猪只排泄物能够直接排入位于地板下方的收集系统道正网配资,随后通过管道和提升井进入沼气池进行发酵。在沼气池里,沼液经过充分发酵,留下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,通过管道运输到田地里;沼渣用作有机肥料,可运送到种植基地用于还田。
为打造生猪养殖及加工全产业链,2020年,全国首家猪肉试点上链——正大猪肉试点上链便在湛江启动。正大正试点猪肉溯源系统,通过区块链技术,标注生猪养殖、屠宰、销售的每一个环节,实现猪肉食品安全可溯源。
2021年12月,“正大菠萝猪”就有了高铁专列。该列车从广州南站首发,车厢内的品牌天幕、头片广告全景呈现从菠萝种植到生猪养殖的全产业链图景,年触达旅客超过200万人次,“区块链菠萝猪”的名声由此打响。
目前,生猪产业园配套了年产量30多万吨的专业化饲料厂和年屠宰100万头生猪的食品加工厂,开发出正大“菠萝猪”脆皮五花、叉烧、菠萝猪腊肠等即食预制菜,一经上市便广受认可。
如今,围绕遂溪产业中心,正大集团在雷州、廉江、吴川等地配置具有标准化智慧系统的产业基地80个,已形成年生产100万头生猪的产能。
总策划丨邓红辉 贾肖明
总统筹丨杜弘禹 袁丁 指导丨丁青云 曹军
选题/执行统筹丨喻淑琴 李振
拍摄/剪辑统筹丨曾婷芳 朱景辉 罗晶晶
设计统筹丨林军明 海报丨王冰 袁祎
分发统筹丨谭婷 张楠 李纲宇
出镜丨罗琳 配文丨张梦琦 编辑丨荷焱
拍摄/剪辑丨朱景辉 肖航 甘俊
实习生丨苏玉霞 昝金玉 黄舒镱 李雪瑶
出品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
制作丨品粤工作室 学习经济工作室 创意工作室道正网配资
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